张玉桂,彭成清
(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,湖北十堰 442000)
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;手术器械;清洗
中国分类号:R187 文献标识码:B 文章编号:1001-7658(2015)02-0202-02
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。手术器械的彻底清洁是保证手术器械消毒与灭菌成功的关键,在日常清洗工作中,由于化学或者物理因素的影响,清洗后的器械表面会发生不同的变化。要去除和防止出现这些器械表面的变化,应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,才能保证器械清洗的效果。下面就手术器械清洗后常见的问题进行介绍。
1 金属的有机物残留
1.1 表面变化
带色的残留包括:血、蛋白质、药物残留,可以导致器械腐蚀。如血液中的氯离子可引起蚀损斑腐蚀和应力裂纹腐蚀。
1.2 常见原因
1.2.1 手洗常见原因 使用后的器械放置时间过长,延误处理;使用含氯消毒剂长时间及高浓度浸泡,破坏了金属表面;重复使用已被污染的清洗剂及消毒剂,冲洗不彻底;清洗不彻底,导致器械表面的污染未去除。
1.2.2 机洗常见原因 预洗时,第一次进水的水温过高,超过45℃,使有机物凝固于器械表面;由于不正常的水压、水流。不正确的器械摆放方式,不能做到足够的清洗;选择的清洗程序错误;器械表面消毒剂或清洗剂的残留影响清洗效果;器械结构复杂,清洗时未完全打开关节部位及咬合部位。
1.3 处理方式
对器械清洗不达标的,及时重新处理;有针对性地进行手工清洗;更换质量差的器械。
1.4 预防措施
及时回收处理器械,使用后及时冲洗;清洗消毒器的预洗温度应低于45℃。
2 金属器械表面钙物质残留点状物
2.1 表面变化
在金属器械表面可见奶白色和灰色的残留变色。变色范围很大,可能是不规则的斑点,并带有明显的边界,分散在器械的表面和清洗消毒器的腔体表面。
2.2 常见原因
清洗水中含有过多的钙离子,或软水质量不达标,特别是最后终末漂洗使用的水,在器械表面产生钙离子残留。
2.3 处理方式
用清洁的无纺布擦拭器械表面;机械清洗消毒腔内可使用酸性清洗剂进行清洗。
2.4 预防措施
最后漂洗时使用纯化水;其他的清洗阶段用软水或纯化水。
3 金属表面残留硅及其它矿物质残留物
3.1 表面变化
残留在器械表面,各种呈黄褐色或蓝紫色的变色、从彩虹状的褪色斑到带色的点状或水滴状的污渍。
3.2 常见原因
纯化水制造过程中,硅酸的泄露。机器不完全的冲洗,将含硅离子的清洗剂残留物带到最后的漂洗中去。机器清洗时,最后的漂洗用水中含有过多的其他矿物质,或灭菌过程中蒸汽的冷凝水含过多的矿物质。
3.3 处理方式
可使用机械的方法进行表面处理。
3.4 预防措施
提高清洗用水的质量。对已经着色的器械可使用弱酸进行处理。如草酸、醋酸等进行擦拭或浸泡。机械清洗时选择正确的清洗方法,正确摆放器械,防止器械积聚引起清洗剂的残留。轻度矿物质残留可使用酸性清洗剂去除。顽固的硅酸盐,可以使用氢氟酸去除。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水质应符合卫生部的标准。
4 二氧化铬残留物
4.1 表面变化
器械表面呈灰黑色,通常出现在高碳铬钢的表面。
4.2 常见原因
机器处理时,中和剂和残留被带入最后漂洗阶段;使用高温干燥时间过长,特别是关节等部位。
4.3 处理方式
无有效的处理方式。
4.4 预防措施
避免使用过长时间和高温度的干燥,保证足够的最后漂洗。
5 蚀损斑
5.1 表面变化
在器械表面出现的针刺状或斑点状的红褐色或多色彩的腐蚀斑点。
5.2 常见原因
氯化物能够局部穿透器械抗腐蚀层,引起蚀损斑。器械表面的血、脓、分泌物未及时处理。处理时使用高浓度长时间的含氯消毒剂,干燥后残留在器械表面,或最后漂洗水中的含氯量过高,或使用生理盐水,这些因素可导致蚀损斑的出现。新的器械,易受到含氯媒介的腐蚀。
5.3 处理方式
使用酸性清洗剂去除表面腐蚀物。
5.4 预防措施
减少器械和氯离子的接触。注意含氯消毒剂的使用浓度和浸泡时间。
6 摩擦腐蚀
6.1 表面变化
在表面擦破的地方形成褐色斑点、褪色或锈渍。
6.2 常见原因
在器械的关节部位没有充分地润滑,导致金属器械相互摩擦的表面发生腐蚀。
6.3 处理方式
使用无纺布重新打磨和抛光器械;丢掉或修复受损的器械。
6.4 预防措施
润滑器械关节处。上油后,器械开合几次使之均匀。
7 金属裂缝锈渍腐蚀
7.1 表面变化
裂缝腐蚀是一种局部性的腐蚀,一般发生在带咬合部位的器械上。
7.2 常见原因
器械关节部位不能充分干燥,抗氧化层容易受破坏,锈渍会发生在湿润的环境。
7.3 处理方式
修复受损器械。
7.4 预防措施
立即清理粗大污染物;用纯化水漂洗。
|